上半年,全市工业聚焦供给端、需求端、效益端“三端”发力,工业经济保持较强韧性,发挥“压舱石”作用。
(一)供给端,发力改善企业产能、销售两端平衡,有效夯实经济基本盘。一是主要指标好于去年同期。1-6月份,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增7.4%,居全省第5位,增幅较上年同期提升5.4个百分点。工业增加值占GDP总量近39.0%,分别高于全国、全省7.3和6.2个百分点,贡献率达45.3%(三次产业中最高)。六个县(区、管委会)均为正增长,北岸规上工业增加值比增17.1%,秀屿比增11.8%、对全市贡献率33.4%,仙游比增8.6%、贡献率24.3%,城厢比增8.6%、贡献率14.8%,荔城比增8.4%,贡献率16.7%,涵江比增2.4%。二是先行指标平稳运行。1-6月份,全市工业用电比增12.5%,居全省第4位,已连续19个月居全省前5位。其中,制造业用电比增15.1%、全省第3位。工业增值税开票额比增18.9%,全省第1位。工业税收比增7.1%。工业用气比增13.5%。制造业贷款余额比增5.3%,其中,中长期贷款比增16.8%。水路/公路货物运输量比增6.5%。
(二)需求端,发力驱动投资、消费、出口三驾马车,推动工业稳步健行。一是工业品消费有效提振。1-6月份,全市工业品销售额比增8.3%,全省第4位,规上工业产销率98.1%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比增7.9%,居全省第4位,增速高于全省1.8个百分点。二是工业投资潜力释放,1-6月份,工业投资比增28.4%,居全省第2位。绿色发展带动绿电基建加快投资,推动能源类投资增长132.3%,拉动工业投资超10个百分点。经摸底调查,全市工业领域将开展设备更新项目146个,总投资额超过720亿元,今年预计投资超过190亿元。三是出口实现较快增长。1-6月份,全市外贸出口额166.4亿元,比增9.7%,增幅为近18个月以来新高。其中,机电产品(比增9.6%)、橡胶轮胎(比增9.2%)、纺织化纤(比增16.4%)等新兴产业连续两年保持高位增长。
(三)效益端,发力改善企业利润、盈亏、流动资产三项效益指标,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提升。从行业看,1-6月份,全市33个制造业行业大类中有24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正增长,增长面73.5%,好于去年同期9.6个百分点。其中,黑色金属比增230.6%、化学纤维比增46.3%,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比增28.3%。从企业看,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增长面达78.7%(用电数据),好于去年同期8.6个百分点;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35.3%,居全省第4位;规上企业亏损面14.3%,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.4个百分点。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费用88.1元、同比降低0.63元。